近期,位于陕西北路457号的何东住宅(何东旧居)迎来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由山灰艺术社区、现所共同主办的摄影家森山大道摄影展在何东住宅举办,此次展览是迄今为止中国举办的最大规模的森山大道创作展,何东住宅也是近年首次向公众开放。
第一次看邬达克设计的何东花园,是透过玻璃墙。当时在陕西北路一家店吃午餐,坐在全透明的玻璃墙边,一个绿色花园映入眼帘,美得惊人。
一个月后飞北京的航班上,又在航空杂志上读到介绍这座花园别墅的文章。原来,带绿色花园的白色别墅曾是香港富商何东(Sir Robert Ho Tung)的住宅。
近代房地产巨商何东是香港开埠后的首富,也是汇丰银行等多家企业的大股东,因成就显赫,曾获多国爵士或勋位。何东的父亲是荷兰裔犹太人何仕文(Charles H.M. Bosman),后入英国籍,母亲为祖籍广东的施氏。已故澳门赌王何鸿燊是何东的侄孙。
“爵士先生60年前出生于香港,他有三个弟弟三个姐妹,是这个大家庭的长子。他的父母是穷人,但是小罗伯特在七岁时进入一所中文学校,在那里他表现出学习的天赋。接下来,他在香港中央学校(现为女王大学)学习英语,并通过竞争性考试赢得了广州海关的职位,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因为海关的职位无法满足他的雄心,年轻的何东于1880年辞职,成为了怡和洋行买办的初级助理。起初,他每月只领取15美元,外加年度奖金。但他极高的才干、天生的商业能力和干劲非常显著,以至于他在1900年离开公司前已经升任总买办。从那时起,罗伯特爵士赢得了最高的金融和商业成就,如今被誉为香港金融实力的重要支柱之一。”报道写道。
这篇文章还列举了何东爵士担任过的众多公司职务,涵盖了航运、能源、土地投资、保险和抵押、缆绳制造、酒店、水泥和工程建设等经济领域。此外,他还曾为几乎每个香港华人的慈善组织服务,对香港大学的捐赠基金捐款超过26万美金,在香港殖民地开办九龙英国学校,并设立了很多奖学金。
何东住宅是邬达克的早期作品之一,当时他初到克利洋行,为旅居上海的外国富商设计了多所带有大花园的古典风格豪宅,如万国储蓄会经理盘滕先生(Mr. Beudin)和马迪耶先生(Mr. Madier)的别墅。何东住宅的原业主为赫希斯特生物公司上海分部(Shanghai Plant of Hoechst Chemicals)的总裁卡茨(Wm Katz),后来别墅转给了何东。
何东住宅也令人想起邬达克的另一件作品——有“爱神花园”美名的巨鹿路675号刘吉生住宅(今上海市作家协会)。两座花园住宅都是为富商设计建造的新古典主义作品,也都是邬达克的早期作品。它们的风格宛若姊妹楼一样,却有着不同的美丽。
《上海邬达克建筑地图》作者、同济大学华霞虹教授介绍,何东住宅的建筑为二层混合结构,平屋顶,采用新古典主义风格,檐口厚重,主立面多以爱奥尼式列柱或壁柱予以强调。如起居室外南立面门廊有四根贯通两层的巨柱,西侧半圆形阳光房的外墙中间嵌有两根,东面主入口上方则是两组双壁柱。东、南两面二层的弧形阳台均有雕饰精美的牛腿。
房间铺柚木地板,饰雕花护壁,主要房间均设有形式各异的壁炉,连吊顶的石膏线脚也各不相同。华教授介绍,壁炉与木家具的雕饰都是精工细作,部分陈设由邬达克亲自设计。锅炉房、暖气水汀等配套设施也一应俱全。
根据邬达克的家书,他曾亲自监理卡茨住宅的施工,最后为便于工作还搬进已造好的一个房间居住。不幸的是,这座造价4.5万元的豪宅在竣工之际遭遇火灾,公司不得不从头开始建造。根据1920年9月11日《北华捷报》对这起火灾的报道,台球室遭到严重破坏,房屋的其他部分也受到强烈的高温与烟熏的损坏。
在设计白色别墅的日子里,初到上海不久的邬达克几乎每天都给家人写信,随信附上很小的照片(6×4厘米),精心粘贴在明信片大小的纸板上,纸板背面画满铅笔素描,还写上解释和评论。在家信里,邬达克主要是不断地向父亲介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他遗憾自己作为一名建筑师,在上海无法得到提高。因为其他人的水平都不如他,所以,邬达克认为他们的称赞或者批评都没有意义。
邬达克还抱怨除了工程设备的介绍,这里专业期刊的质量仅相当于故乡15年前的水准,而在上海又看不到那些高质量的期刊。他很想阅读欧洲的专业期刊,特别是维也纳和德国,所以下定决心每在上海工作三年就回家六个月,以便阅读期刊,了解其他研究成果。他请父亲寄来《建筑师》(Der Architekt)、《柏林建筑世界》和《匈牙利建筑》(Magyar Epitomuveszet),还有自己的关于建筑和艺术的书籍。在信中他提到正在施工的卡茨住宅,并流露出对于传统新古典主义设计的厌倦。这让他失去了灵感,感觉自己好像一个初学者。
何东住宅的入口位于陕西北路,映入参观者眼帘的先是建筑的东立面,却已十分精美。东门装饰有带三角形装饰的门楣,两根爱奥尼克柱支撑着一个迷你阳台。南立面呈现近似的风格,但规模更加宏伟,通高两层的爱奥尼克柱组成了美好的门廊。在阳台上可以欣赏中式风格的花园,小桥流水、曲径山石,点缀着参天古树。
虽然邬达克家书充满了抱怨和厌倦之情,何东住宅还是成为一座经典耐看的建筑。在白色别墅竣工后的二十年间,年轻的邬达克就像曾担任买办助理的何东一样展露才华、抓住机遇,在南京路沿线一次次尝试更摩登现代的建筑风格,达到职业生涯的巅峰。
1949年后,何东家族迁回香港。1958年,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今上海辞书出版社)迁入。该楼曾被改造为40套小型办公室出租,也曾由上海辞书出版社使用。
上海报业集团上海日报社城市和建筑历史专栏作家、主任记者、Qiao Shanghai融媒工作室总策划、上海市建筑学会历史建筑保护专委会副秘书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国际传播硕士专业特聘业界导师、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国际新闻硕士专业业界导师、英文《建成遗产Built Heritage》编委、上海市侨联青年总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建筑科普文化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