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讲好古树故事,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近期,广西林业系统、各级绿委办在广西各地轰轰烈烈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宣传活动。
按照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统一部署,9月25日至30日为2023年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今年的主题为“保护古树名木 赓续中华文脉”。
广西人民以敬畏之心科学保护好古树名木。古树名木集生态、经济、文化、科研价值于一身,具有不可再生性,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历史和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被誉为“活的文物”“绿色化石”。
全国“双百”古树之“最美樟树”——广西富川县朝东镇龙归村龙归屯1400年樟树。广西林业局供图
9月25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全国“双百”古树推选活动结果。经过省级推荐、国家初审、公众投票、专家评审等环节,推选出100株最美古树、100个最美古树群。其中,广西有4棵古树入选“最美古树”,2个古树群入选“最美古树群”。由此可见,生态优势金不换的广西,在古树名木保护方面也不遑多让。
党的以来,广西林业局、广西绿委办高度重视古树名木科学保护工作。2013年6月,完成第一次广西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外业调查,2014年底完成复查和补充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2016年9月,启动第二次古树名木普查工作,将古树名木资源普查与立法保护作为“美丽广西”乡村建设重要内容。2017年6月起,广西林业局参与制定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正式施行,条例就古树名木的认定、养护、管理和法律责任进行了规范。2017年10月,广西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启用,实现“一树一档”的数字化、可视化、精准化管理。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先后作出《关于推进新时代林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厚植生态环境优势推动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的决定》等重大决策部署,均将“依法加强古树名木保护”作为重点内容。2021年5月,《古树名木保护技术规范》《古树名木养护管理技术规程》两个广西地方标准颁布实施。2022年,古树名木保护纳入部分市级林长任务清单,广西上下形成了各级政府主导、绿化委员会牵头抓总、林业和住建部门分工负责、各相关部门和全社会广泛参与的保护管理机制。截至2022年底,广西普查登记古树名木共154445株,其中名木135株,全部完成挂牌立碑。
2017年以来,广西古树名木保护工作逐步实现科学化、专业化、制度化管理,以古树名木为载体打造了一批“全国生态文化村”“国家森林乡村”“广西森林乡村”,古树名木焕发新的活力,成为“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靓丽名片。
针对各地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对古树地面过度硬化、导致古树生长衰弱或死亡的情况,在2019年、2020年和2021年连续试点和示范的基础上,2022年,广西林业局组织开展了古树名木“过度硬化”专项整治行动。截至2022年底,完成古树“破硬化”超过3000株。通过打透气透水孔、开“地门”,全部清除硬化等方式,一些濒临死亡的古树因生境改善而重获生机,广西古树“破硬化”工作成为广西乃至全国古树名木保护亮点。2022年7月,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绿化简报》第16期(总第972期)向全国专题推介广西古树名木科学保护的做法和经验。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是幅员辽阔的农业大国,长期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认识到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按自然规律开展各种生产活动,积累了认识自然、顺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丰富经验。我国南方基本每个村屯都保留着古树,每个村屯的古树,都蕴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华传统文化。
如何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广西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以认选乡愁树为载体,唤醒乡村留下的记忆,让乡民记住乡愁。
广西林业局、广西绿委办联合印发《全区认选乡愁树活动方案》,部署从2022年9月开始,到2023年12月底,完成全区乡镇和村屯共约18万株乡愁树的选认和造册登记,到2024年底完成乡愁树系统信息录入和挂牌,到2025年底初步形成特色明显、丰富多彩、体系完整、管理规范的广西特色乡愁树文化。
在推进乡愁树选认的工作中,钦州市浦北县一马当先,争创选认乡愁树典型示范县。浦北县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及各镇(街道)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创建乡愁树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高位推进工作,挖掘本土古树优势资源,突出彰显地方生态文化特色,逐步打造形成独具浦北特色的乡愁树文化品牌。
2020年以来,每年6月,北流市民乐镇萝村的百年以上的荔枝古树都会全线飘红,一串串犹如小灯笼般的硕果挂在苍劲挺拔的古树中,新鲜饱满的果实与突兀嶙峋的枝干形成鲜明对比,形成了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据村史记载,自古以来,萝村有近20个小荔枝园和一个大的百果园,荔枝树超千株。由于遭受各种自然灾害,目前全村保留下来的认定古树93株,其中一级古树7株(荔枝树6株、桂花树1株),二级古树14株(全是荔枝树),以下古树72株(茶花树1株、龙眼树1株、米仔兰树1株、石栗树2株、人面子树2株,荔枝树65株)。
这些古树受到村民敬畏爱戴,前几年,村委会发现村里的15株古树不同程度地出现长势偏弱现象。各级林业部门及时下拨古树保护经费6万多元、民乐镇政府自筹资金6万多元,拆除15个不合理的树池和200多平方米的地面硬化,打透水孔140多个,铺装透水砖和草皮200平方米,喷洒防治有害植物、有害病虫药物3次,通过培土36立方米、施肥多次促进生长等措施,逐步复壮了15株古树。
萝村村民比喻荔枝古树:“古树通天地,老木识春秋”,距今约一千年前,萝村最早的原住民就开始在村中种植荔枝树,其后随着居住范围的扩大而扩种至全村。郁郁葱葱的荔枝古树孕育了萝村深厚的人文历史。众多生长良好的古荔枝树,见证了萝村悠久的发展历史与独特的农耕文化,也成就了乡村文旅产业。
古树名木是自然和前人留下的珍贵遗产,更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记录中华文明悠长历史的“活化石”。多年来,在增强古树保护的同时,广西各地正探索“保护+科普教育+乡村振兴”模式。(王勇 蒋林林 蒋骏辉)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